“云南滇學研究基地”于2009年12月經云南省批準正式在云南大學成立,基地負責人、首席專家召集人為林文勛教授?;爻闪⒁詠?,就一直以構建滇學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為重點,在借鑒國內外已頗具影響力的敦煌學、蒙古學、藏學、西夏學、徽學等以地命名的特色學科研究的基礎上,全面總結20世紀云南歷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較為全面地探討滇學的學科內涵和理論體系。意在通過大力建設,系統提出滇學理論與學科體系,將云南地方史、民族文化研究上升到滇學高度,提升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水平,推動滇學學科的發展,并帶動了新興學科“中國邊疆學”的發展。目前,滇學和中國邊疆學已經成為云南大學中國史下的兩個新的學科增長點。
“云南滇學研究基地”的研究重點:加強對滇學的學科理論體系、內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和云南省民族文化強省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云南滇學研究基地”的具體工作:除積極組織開展“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外,還相繼推動了“云南大學邊疆研究叢書”、“西南邊疆檔案整理與匯編工程”、《云南通史》研究工程、《云南通志館征集各縣資料》暨各縣《地志資料》的整理工程等標志性成果建設工作,推動基地成員圍繞滇學進行專題研究等。
“云南滇學研究基地”秉承“大學術推動大服務”的宗旨。在相關學術研究的基礎上,本基地在南方絲綢之路、邊疆治理與發展、邊疆穩定與安全、中國西南邊疆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關系、西南跨境民族、西南邊疆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現實問題上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爻闪⒁詠?,已提交被政府采納的咨詢報告近20篇,分別被中央、國家禁毒委、云南省委宣傳部、統戰部等部門采納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新聞機構“內參”采用,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合作與構建和諧的周邊環境提供決策依據與咨詢。其中,2015年由基地首席專家林文勛教授提出的建設一條縱貫西安—成都—昆明直至東南亞、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大走廊,并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建議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的批示,這是繼2004年云南大學學者提出的中緬油氣管道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并最終被采納之后,在服務國家戰略和云南發展方面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成果。